取健康用指南  2008/02/27

報導:陳篠柔

圖片:本報資料中心


來自:中國報



幾年前,“斷食”在歐美和亞洲悄然成風,無論是減重瘦身、美容或自然療法,處處可見斷食蹤跡。然而,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中獲益。

天生體質虛弱、嚴重疾病者、無法忍受飢餓感、害怕斷食過程中身體無法適應……都是人們和斷食擦肩而過的原因。


其實,要讓身體休息、清理體內毒素,“換食”也可以是另一種選擇!




換食小知識

換食療法,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陌生,其實換食是從斷食概念演變而來的一種自療方法。


顧 名思義,換食不像斷食,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不吃任何東西,只喝水或適當替代品,例如:果菜汁。換食只需要在固定時間內,循序漸進改變日常飲食,戒吃酸性食 物,大量喝水,再搭配適量運動,讓消化系統獲得休息,省下消化食物的能量去分解並排出體內老舊廢物和老化細胞,達到調節身體,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
換食療法時間的長短,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,一般建議為:3天減食,3天換食,6天復食。




排毒,未必要斷食

換食,不走斷食極端式的自療,「換」比「斷」來得溫和,卻能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!















過去,人們雖然對斷食躍躍欲試,卻有些人因為無法跨越“挨餓”的心理障礙而止步;另一方面,有些慢性疾病患者,可能對于斷食突然的生理變化產生不良反應,而無奈打消利用斷食自療的念頭。

常言道:“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”,不能“斷”,那就“換”,沒錯,斷食之外的另一種選擇,就是換食!


換食和斷食一樣,能夠讓我們真切體會身體“自我療愈”的能力,讓我們從改變飲食的過程中,體會更簡單直接的快樂和喜悅。兩者之間的區分是換食不需要因為擔心挨餓輾轉難眠,不會因為飢餓而產生抗拒感,日常生活中實行起來也比較簡單。












李東福健康諮詢師認為,換食的性質比斷食溫和,卻能達到異曲同工之效。

(攝影:潘嘉威)

“從 斷食概念衍生的換食,主要目的和斷食一樣,都是排除身體毒素,讓身體得到休息,還原純淨的身心。因為不是完全不吃任何東西,只是改變飲食,搭配運動和休 息,因此,身體比較容易適應,同時減少許多斷食過程中身體可能出現的反應和症狀,所以,更能維持持久性,一般人在家裏也可以換食。”NLP養生館顧問李東 福說,雖然目前換食在大馬並不普遍,但是從換食營越來越受歡迎的趨勢來看,估計未來換食將能夠成為引導人們進入健康飲食的關鍵之一。


“有些 小習慣,看似無關緊要,但是小習慣做得好,健康自然會好。換食,透過比較緩和的方式減輕腸胃負擔,促進消化系統,進而改善酸性體質,讓身體處于更理想的健 康狀態。”他強調透過換食,一點一滴累積健康,做好飲食的每個小細節,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讓“健康”這個寶貴資產流失。




食材越天然越好

換 食更深層的意義,就是讓人們改變對食物的態度,重新認識食物對健康的影響,建立一種覺醒態度。“一味強調重口味、添加大量調味料的所謂美食,讓我們對食物 的感覺漸漸麻木,換食期間,採用大量新鮮蔬果的飲食,能讓你重新品味食物最原始的味道。所以,每1~2個月在家進行換食,能夠讓身體有煥然一新的體驗。”


雖 然也有人因為貪圖方便,或實在太忙碌,沒有時間準備新鮮食材,而在換食期間選擇健康產品來替代食物,李東福說這樣的方法雖然食物新鮮度不夠,還是可行,但 是要謹慎選擇適合的產品,情緒和運動方面也要互相配合:“當然,最好還是使用新鮮天然的食材,因為,食材越天然,效果越好!”




勿長期不間斷換食











現代人吃了太多垃圾食物,換食,正好讓腸胃稍作休息。

李東福補充:“雖然換食比斷食溫和,但還是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歇地進行換食。一般換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,但是,如果出現舌苔、口臭、緊張、腰痠背痛、睡眠品質降低、精神狀態欠佳、情緒敏感、肝臟負荷增加等現象時,就代表你應該要暫停換食,開始復食。”


“人們總是認為健康是與生俱來的,所以不會刻意去經營,等到失去了才來懊悔。”因為及時進行心臟繞道手術而撿回一條命的李東福,以過來人的身分坦言,人們總是要在最后的關卡才願意改變,包括他自己。所以,他走入自然療法領域,邊做邊學,重新出發為健康而努力。


雖然,有人為了減肥,有人為了健康,有人純粹好奇而進行換食,但事實上,換食的真正意義,是讓身、心、靈得到健康自在的新生。


“未來,飲食主宰健康是必然趨勢,所以,換食的概念也會越來越普及化。”李東福說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優劣點 換食 斷食
飢餓感 選擇性進食多元化食物,無飢餓感。 僅喝水或果菜汁,會有飢餓感。
持久性 因為改變體質的方式不會太過激烈,因此可以間隔一段時間進行,換食的時間也可以延續較長時間,持久性相對比較好。 某些人的體質可能無法經常進行斷食,或因為心理因素而抗拒斷食,持久性相對可能比較差。
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換食期間,依然酌量攝取營養食物,身體可以維持在比較理想的狀態,不會一下子有太大改變,導致身體無法適應,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。 斷食期間,蛋白質如果過量燃燒,可能會導致疲累、頭痛及其他症狀。
效果 減輕腸胃負荷,改善排泄和消化系統,循序漸進改善體質。 讓身體完全休息,不再為吃進去的食物疲于奔命,集中能量消化及清理體內的毒素和廢物,能夠淨化身體,改善體質。
*無論是換食還是斷食,其實都是自然療法的一種,透過排除體內毒素來達到改善體質、祛病強身、增進健康,只是方式上略有不同。但是,對于不敢嘗試斷食或不適宜斷食的人來說,換食也是值得一試的方法。



換食療法三階段

■減食

換食前,必須做至少3~7天的減食,減食天數根據平時的飲食和生活情況而定。


1.平時飲食清淡少量者,減食3日


2.平時飲食多肉重口味者,減食7日。


3.疾病患者的減食天數視個人體質而定。


減食期間的飲食需少量清淡: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少調味、避免酸性食物。


煙、酒、咖啡、茶、零食、辣椒、煎炸烘烤類食品都要避免。


■換食











換食若配搭運動,會有事半功倍之效。

換食階段必須注意以下事項:


1.運動量:維持適量運動,幫助排汗,減輕身體負擔。


2.足夠休息:盡量早睡早起(晚上11點前睡覺,7點起床),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能讓換食效果更好。


3.保持清潔的身體:用鹽干刷身體去除死皮。


4.補充大量水分。


5.良好的心理素質,保持情緒平穩。


6.換食時間不宜過長,避免身體出現燥熱、疲累、頭昏等症狀。


7.進入換食活動前,千萬不要有“反正就要換食了,就先大吃大喝”的想法,這樣反而會在換食期間承受更大痛苦,所以正確的心態是在進入換食前應該避免不良飲食習慣。


■復食

這是換食過程中的關鍵,必須依據程序和建議,否則,不但造成腸胃損傷,連之前的努力也會前功盡棄!


復食的時間應該是換食的1~2倍(舉例:3天換食,至少必須3~6天或更長的復食時間)


復食需要大量補充水分,並依照以下建議進食:流質─半流質─清淡的固體食物─ 正常飲食。







減食、換食、復食飲食建議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進程 飲食建議 備註


減食3天
第1天:少肉飲食/全素飲食,多吃水果,食量減至日常飲食的70%。

第2天:全素飲食,食量減至50%,只吃蔬菜、水果、稀粥。


第3天:全素飲食,食量減至30%,只吃水果(木瓜、西瓜)、濃湯,煮爛的蔬菜、稀粥。


★身體出現狀況者請先諮詢營養師。

★減食必須循序漸進,過于急進會引起各種不適症狀如暈眩腹脹、胃痛嘔吐等。

★大量喝水,飲食量逐漸減少,避免酸性食物,盡量吃素,建議吃蔬菜、濃湯稀粥,半流質或流質食物。
換食3天 換食3天需遵循以下原則:

1.為了減輕腸胃負擔,所有食物均攪拌或熬煮成糊狀或流質。

2.盡量維持食材原味,最好不要添加任何調味料。

3.戒肉類或任何動物性脂肪類食品。

4.選擇新鮮食材。

5.蔬菜水果的種類可以依照個人喜好搭配,選項盡量涵蓋不同顏色的蔬菜、根莖類、瓜類,和豆類即可。

食譜例子:五穀奶、糙米糊、精力湯、蔬菜湯、糊狀ABC湯、蔬果飲料等。
★身體出現狀況者請預先諮詢營養師。

★不適合進行太過操勞或消耗大量體力或腦力的工作。


★進行適量的發汗運動,如:墊腳、瑜伽、氣功等,盡量讓身體出汗。


★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。


復食6天 第1~2天

流質飲食,例子:亞麻子汁、西瓜汁、芹菜紅蘿蔔汁、木瓜黃梨汁、高麗菜芽菜汁、米漿、豆漿、糙米粥湯、五穀米粥湯。

第3~4天

半流質飲食例子:五穀米燕麥湯、木瓜杏仁奶、糙米粥、五穀米粥(用攪拌機打碎)、芝麻糊、小米粥。

第5~6天

半固體飲食例子:薏米濃湯、馬鈴薯泥、蘋果泥、木瓜優格乳、亞麻子燕麥咸粥、海帶湯、五穀米燕麥濃粥、糙米粥、五穀米粥、生菜沙拉。
★身體出現狀況者請先諮詢營養師。

★復食飲食遵循由稀轉濃、種類分量從少到多逐漸恢復的原則。


★ 回到正常飲食后,最好維持清淡六分飽的飲食原則,不可過量,同時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。


★以上圖表僅作為參考用途,飲食搭配可依據個人體質和喜好做出調整。


換食好處逐個數











換食可以讓肌膚更健康。

■減輕腸胃負擔,讓身體獲得休息。


■幫助分解及排除毒素和廢物。


■讓身體充滿活力,幫助重建細胞組織和血管,減緩老化過程。


■燃燒過多脂肪,使過重的人減輕體重。


■讓慢性疾病逐漸遠離你。


■改變飲食習慣,從油膩重口味轉向清淡原始的簡單美味。


■改善睡眠品質。


■讓肌膚更健康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r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